決戰熱蘭遮[心得]

 歐陽泰 Tonio Andrade 著  陳信宏 譯

本書比較貼近原文翻譯的標題是:      歐洲與中國的第一場戰爭  
作者是ㄝ魯大學的教授,他專精16-17世紀歐洲史研究,研究領域為殖民主義比較與中國史,他對於荷蘭東印度公司在16-17世界時拓展殖民地的歷史十分熟悉,對於荷蘭原先佔據的福爾摩沙,最後竟然被歐洲文明視為文化落後國的中國給搶了回去,感到十分有興趣,積極投入研究,對鄭成功-國姓爺的了解,應該是首區一指的。
也就是說,一位耶魯大學的博士,透過荷蘭東印度公司所留下的多種文書,長官,船長日記,試圖抽絲剝繭的探討當時在1661-62年,鄭成功如何擊退了強大的縱橫四海的荷蘭無敵艦隊。讀到這裡,如果你是歷史迷,你應該很感興趣的!!

作者的立場很簡單,為什麼歐洲傳說戰無不克的荷蘭艦隊,打不贏中國人?
只是人數相差懸殊嗎?如果荷蘭真的擁有強的砲擊武器,而中國人又如此不堪一擊,為什麼會輸?其中是否包含了過多的西方民族優越感?將成敗只歸咎於人數,而不去思考戰術是否有誤,領導是否有問題。17世紀的中國,並沒有西方人想得如此落後,她們一樣有軍隊有戰術,搞不好,在哪個環節調整一下,現在統治世界的就是中國人?

歐陽泰做唯一個學者,真的是很不簡單,他搜集大量的明鄭時期的資料,蒐集閱讀可信的背景文書,從人,事,時,地,物下筆,在讀者眼前架構出當時的歷史場景。
從鄭成功的家庭背景,親戚叔伯之間的關係,明末清初的海洋政策,台灣與中國大陸間的地理位置,複雜的政治關係<真的很複雜>,以及當時東方西方所使用的兵器,戰術,甚至還有各種民族<漢人,荷蘭人的江領忠誠度問題等等>無一部拿出來探討比較,真是....太有趣了!!

當時荷蘭東印度公司最大的據點在印尼的巴達維亞,純熟的航行技巧,讓這群商隊縱橫海上進行貿易。為了維護貨物運輸的順暢,護衛有砲火的戰船,負責補給的沿岸商港,無一不仔細規劃。將領與將領之間難免會有嫌隙,當鄭成功要攻打台灣時,負責守城的將領是"揆一"

中國軍事能力一直被西方輕忽,但其實東方也有研究西方的船隻配備等<佛朗機船~>,和中國習慣用的船不一樣,或許中國歷代來總出現很多昏庸的君主,但同時也有許多認真工作的官員,試圖和世界對話,並以開闊的心胸,嘗試了解西方文明。

除此之外,書中還有翻印的地圖,畫出當年台南熱蘭遮城的相對位置~~只可惜現在滄海桑田,已經不復記憶了~大員灣,早就消失,被泥沙淤積填平成陸地啦!!

橫行海上的海盜,其實最有國際觀吧<哈>,會多種語言的鄭芝龍,混血身分的鄭成功,在當時也是叱吒一時的人物,因與清朝戰爭失利,才會退到台灣,和荷蘭進行這場最早的東西方戰爭。很有趣。其中包含各種戰術運用,心理戰,封鎖站,......各式各樣,當年的殘忍轟炸,現在讀來仍舊血腥呀~~

在許多因素的綜合之下,鄭成功選擇攻打臺灣當作退守據點<本來不想來的>,也因為許多因素,或許稱天意,颱風,人員衝突,天災等等,讓荷蘭東印度公司失去據守臺灣的先機,也因此,在東西方第一場對戰之下,一開始的武器懸殊,慢慢的似乎拉近距離,文攻武嚇,封鎖資源,最後讓揆一放棄守了九個月的城堡而投降徹退<最後又被東印度公司以不為公司奮戰,隨意放棄據點而入獄及被處罰>。其中武器的因素佔多少,人為的因素又有多少呢。

作者再在書末題到,文化就是一種相互適應的過程,因鄭成功與荷蘭交戰,學習了許多西方的作戰技巧,修築堡壘方式,而顯得比當時的清朝進步。如果清朝順應著這波趨勢,學習西方技術而不是閉門造車,那麼,真正強大的,就可能是中國了~不是嗎。

這本書真的很精彩,不能再說下去,再說下去就太多啦!XP
歐陽泰文字扎實,考證詳細,但文字真的很多,需要多花一點時間來讀一讀~~
但我真的很敬佩歐陽泰的功力,這是千錘百鍊琢磨出來的文字呢~~
喜歡台灣明鄭歷史的人<就是跟我一樣啦!>一定不要錯過唷!!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我的阿富汗筆友 [心得]

午餐錢大計畫 [心得]

那又怎樣的一年 [推薦 & 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