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13的文章

不平靜的 是 心

不平靜的  是  心 不平靜的 很難靜下來,把書讀完 翻了兩頁,眼光飄來飄去都是那幾行 真的不夠認真和用心 只能說 在這個時候  環境有所改變 許多事情不定 有如投入湖心的石頭 一波波漣漪盪來盪去  難以平靜 不平靜的  是  心 連帶著 人也不平靜了

隨筆台灣日子 [心得]

圖片
木下  諄  著 一個在台北生活二十多年,國台語攏馬ㄟ通的日本人,從他的眼中去欣賞"這裡"跟"那裏",台灣跟日本的不同。不說好壞優劣,而說各有趣味。一個地方住到連他討厭的地方都習慣了,那就變成比習慣更熟悉的記憶的一部分了。 木下先生形容,那是一種"大理石般黑白交會的美麗模樣",兩種相異文化融合的最高境界。因為白,黑得更黑,因為黑,白得更白。因為來到台灣,可更深刻感受到日本的傳統,因為是日本人,能從不同角度體會,也更珍惜台灣的事物。兩者交融,但又不失去各自特色,這是文中讀起來,讓人覺得最誠懇有趣的部份。 四十篇的短文,有的可以猜得到,例如飲食文化,有的則充滿趣味。 *你知道"阿搭嘛控古力""小確幸",是台灣才用的日本語。 *新年快樂後面接的是"恭喜發財"還是"明年請多指教"? *日本人對魚很執著,常問"這是什麼魚?"而台灣人則是會問"這是什麼菜?" *日本人不敢吃的東西其實差異很多 ~  *對於以"辭職"達到"加薪"目的的做法很不了解。 *親戚稱謂多,搞不清楚 每一篇都很風趣,語調輕鬆,很適合在優閒的下午小小品嘗一番唷。 或許身為在台北居住10年的我,也慢慢地體會"這裡"和"那裏"的不同了吧!!台北的都市和台中的鄉間。

我要成為斷捨離達人 [心得]與[行動]

圖片
       這本書真的頂有趣的!!    身邊有許多捨不得的東西嗎?    試試看,到底是真的捨不得,還是只是讓自己淹沒在雜物垃圾中而不自知?     我是一個念念念,超念舊的人!   而且不善打掃,只會堆積,每次都下定決心要整理物品好好收納,但每次都做得不好。其實,最大的問題不在收納,而是   "我擁有的東西太多了!!!!" 或許我應該說    "我們擁有的東西太多了!!""物質過於氾濫,不檢討就不自知。" 斷捨離山下英子宣導者,敘述"斷捨離"是一個心靈上的瑜珈修行<一開始聽到會覺得很扯,丟東西是修行,慢慢地你會知道他的意思> 斷:斷絕不需要的東西    捨:捨棄多餘的廢物    離:脫離對物品的執著 <到這裏開始有點像心靈層面了吧>這是每個人都可以去思考的。 這是斷捨離的中心目標。我們大家都擁有太多不需要的東西。 但不是每個都捨棄得掉,所以你可以從"最願意下手"的東西開始嘗試整理和斷絕。 以我為例,我喜歡書,對CD還好,所以我可以輕易在CD中做出選擇,留下喜歡的"真的"會聽的,丟去買來之後只聽過一次的<賣給二手店>。 衣服,鞋子,包包,裝飾品<超商公仔也太太多了吧!!>,一類類的整理,做選擇。還真是費時及痛苦<符合修行就是痛苦的概念!> 在這個過程中,我真的能認同。你不丟掉,放著就是垃圾,而這些垃圾,你還會自以為是的認為你有好好保存。接著你又會再買類似的東西回來。"丟東西"就是一個檢討,檢討你自己有多浪費,不丟,你不會覺得自己浪費,因為"我有把他收好"。 你知道你擁有多少東西??你好好的捨棄之後,你會檢討你有多浪費。然後你下一次買東西就會更審慎。 我暫時無法脫離對物品的執著<擁有它,代表有特定的身分地位~~有名牌包,代表有品味~>但是,我開始學習斷絕和捨棄。 上網查了之後,發現"斷捨離"有專書耶~還不只一本!這是一本簡短的漫畫小品。很適合短時間閱讀的人看。 最後一單元提到斷捨離之後的好處。 1.居住空間變寬敞,心靈變得更寬裕。 2.更喜歡打掃 3.不會亂

自家味 傳承媽媽好滋味 [心得]

圖片
一本全家合作,丈夫拍照,太太採訪,婆婆做菜的美味食記。 紀錄傳統的自家味。 近幾年來食記好多~ 有米其林美食,有各國料理,有邊吃邊玩,有獨門秘方 但,也有不少"故鄉的味道" 不管你來自哪裡,不管你吃遍天下, 故鄉的味道,總是讓人魂牽夢縈 那是一股質樸的,單純的味道 我沒有炊過粿,但是看人家炊過 也喜歡那股單純的味道。 看了這一家子的採訪,發覺炊粿似乎沒有想像中困難~~或許,哪一天我也來炊一下~ 體驗手作傳統美食 農家最見不得浪費, 盛產時節的蔬菜水果,都要好好的保存下來 曬乾 醃漬 都是一道道美味的料理 現在是桑葚產季 我又喝了大伯母煮得桑葚汁 暢飲真是開懷呀~~ 味蕾的記憶包含文化 一代代傳承下來的好味道 不管是你家的 我家的 大家的 都希望不要失傳 除了記錄下來 也要讓好味道在生活中再次重現唷!! 自家味 媽媽的味道 希望我也能多學一點呀~

源氏物語密帖-翁 [心得]

圖片
夢枕貘   著 夢枕貘是一個品牌,一個日本奇幻文學界中的品牌。 他的文字吸引人,情節奇幻有趣,曲折離奇,你常會想怎麼會有這麼特別的題材,而故事常到了最後,才揭露整起事件最關鍵的地方。 陰陽師系列是夢枕貘擅長的主題, 這群在平安時代,在京都人鬼共存的時代,十分活躍的"術士"<這樣稱會不會失禮呀XP> ,與人,與鬼怪,與靈魂譜出一段段有趣的故事。 而這次的主題是結合平安時代最著名的書籍-源氏物語和陰陽師題材。 曾看過源氏物語一小段<還是漫畫版忘了~>只覺得在華麗的平安時代,男女訪妻制度,貴族公卿之間權力地位鬥爭,宮廷中的宴會與和歌.... 風雅沒錯,但男女關係還真是複雜呀~~ 其中之最,當然就是人見人愛的光源氏,當時只覺得,這光源氏帥歸帥,可是還真是花心呀~~女人為他爭風吃醋,而光源氏似乎從不受到影響也不覺得負了誰,這與現代女性喜歡癡情男的形象真是不同呀。 好了,夢枕貘利用人見人愛,花心有餘的光源氏,與為他傷心的女子,設計了一場陰陽師大行法術的故事,但只有男女之情,和之前陰陽師故事有什麼不同,於是又再加入了一個與光源氏旗鼓相當,甚至是更讓他在意的對手。由這個對手來下術,連光源氏都心痛不已,感到懺悔咧。<有嗎?有反省啦~是誰咧~~自己去看唷~> 故事結構簡單,但有趣的是,故事中間要找出下術者的過程。問活人不出結果,還要問到鬼怪去咧。這個"翁",指的是鬼怪中具有很高地位的"天一神",平安時代做任何事情都要避開他,大家都敬畏他。而在找出下術原因過程中,光源氏和陰陽師一起請求翁指點迷津,還扯出各家寺廟的秘密呢。 找一個刮風下雨的晚上,讀陰陽師最適合了!!一口氣讀完,更是有如走訪一次日本平安時代呢~<可惜這次出馬的陰陽師不是帥哥~是稍嫌邋遢的道摩法師~~真是太可惜了>

尋 百工 [心得]

圖片
尋  百工--四個年輕人與一百種市井職人相遇的故事 祁台穎  林品儀  紀岱昀  廖祿禎 著   這本書,好看得超乎想像!! 不僅只是收藏,每一篇,每一個故事,都值得你細細品味~   封面上四個年輕人寫著: 一年的時間裡我們穿梭大小鄉鎮,去拜訪從事傳統產業的職人。百來位師傅,每位都忠誠守護著一項台灣已痀僂的文化傳統,憑著不屈從的骨氣,傻勁,及想為這塊土地留下什麼的熱情,堅定走下去....。   我多麼想說,這四個年輕人,你們也是依靠著你們的傻勁及熱誠,和想為台灣留下記憶的精神,才能在無線辛苦中完成這本書,你們的傻勁,讓人佩服:你們的熱誠,希望永不熄滅,你們的精神,一定能讓後面的晚輩,看著你們的背影,一次次地被感動,然後有人接力下去。   這一百個職人的故事,分為五個部分, "逐好味"--報導傳統美食,傳統精緻手工,豆干,米粉,麵線,曬鹽 .... "覓正物"-尋找往昔人家所使用的日常物品,棉被,疊蓆,木屐,客家藍衫,斗笠..... "訪藝文"-拜訪傳統藝術傳人,布袋戲偶,捏麵人,畫傘,揉墨,毛筆,代客寫字...... "探禮俗"-與傳統禮俗相關的產業,印金紙,製香,科墓碑,做燈籠,畫臉譜.... "找樂活"-傳統生活中的小小趣味,挽面,雞毛撢子,修相機,竹編....     採訪照片以黑白為主,強調出師傅手工專注的神情,在標題旁,設計一個水墨的師傅動作, 在卷尾,下一段簡單的註記。 如做燈籠這一篇末的註記是: 幽幽微光穿月來,慢慢細雨繞雲落。 有的寫出這項產業的情境,有的寫出意境,每首短詞,都讓人感動呢~   每一篇的採訪,都是仔細且深入,講述傳產的歷史由來,時代演進,製作過程,現今變化與調整,免不了提到未來展望,但大多是嘆息及唏噓。有的傳統產業找出了新出路,有了新行銷,有年輕人接班,老師傅笑得開懷,而這群年輕人的採訪,也讓老師傅感覺他的堅持被人看見了!或許不需要光芒四射的舞台,但,在下台一鞠躬前,能夠讓老師傅聽到掌聲,我想,是這群採訪這最大的希望。也是我們社會大眾應該給予他們的敬愛及尊重。     我們常說"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

走著橋 古橋閱讀與散步 [心得]

圖片
閱讀    一座座古橋的故事      散步   連接古今的迴廊 王派仁     著   書背上寫著; 原本似乎永遠到不了的彼岸 因為一道彩虹而連結 不僅縮短距離 更架起了人們情感的網絡   這本"古橋"專輯,真是有趣,讀來令人興致盎然。   你會如何注意你行走的橋?坑洞?不平整?人行道寬不寬?裝飾如何?路燈亮不亮?十月是否又掛了國旗?廣告什麼活動? 現在人"走"在橋上的機會真的很少,大多是開車,坐車經過,基本上,根本與平路感覺無異。 但是,再多年前,橋的重要性,他給兩岸居民所帶來的差異性和方便性,是現代人無法想像的。因為現代人太理所當然啦,這種造橋鋪路,都視為理所當然,也就部會去感受其差異<真是令人感嘆呀,物資缺乏的年代,珍惜是必要,重視與感恩是心中常存的想法,而什麼都不缺的現代人....只缺一顆感謝的心....>。   作者速處探訪這些古橋,在不同時代的不同材質上與特殊用途上,見證出歷史的軌跡,先民的智慧,也呈現出古樸的美感。   古樸的石橋,雖然短,但在運輸上的功能可不少。 水道引水供居民生活,而架設其上的橋,則讓往來的人與火物方便許多。       台中公園的木橋,雖歷經不少次改變,但基本樣子還在 而且呈現出當時為迎接親王來主持台灣縱貫鐵路通車典禮時的隆重氣氛 橋頭的裝飾,微微的弧度,讓行走其上的人,也感受到的幽雅的時代     古橋雖已年邁,但仍負起重任, 三峽拱橋仍有車水馬龍行駛其上,政府是否要思考趕快讓古橋卸任呀。 讓這歷史的建築,能少一點現代的破壞,退居休閒功能。   花樑鋼橋,則是日治時代引進的技術, 不但負重更重,也可拉長橋的距離,在當時興築時,可是最新的技術唷! 花樑鋼橋現在有的退役,有的成為腳踏車道,有的仍在努力工作, 他們優雅的身影,都是在河面上一道最美的影子   看看這些美麗的橋,想想它們帶給我們的便利,更了解台灣的時代演進,經濟變化。      作者不但仔細追查歷史資料,考證橋梁的興建年代,興建者與修築原因,當年的歷史場景與居民組成等,還簡要的介紹橋樑建築的力學原理,讓我們不只看橋的外觀,也更清楚這些橋拱造型

蕉城相思雨-細數蕉葉所寫下的歷史縮影 [心得]

圖片
六月  著   這本書名字很長  ~  蕉城相思雨-細數蕉葉所寫下的歷史縮影 蕉城是哪?故事主角是高雄旗山,一個當年因為香蕉而大富大貴的城市。   這是城邦文化所出版的台灣文學旅行系列其中一書。 因為要去高雄美濃旗山小旅行,想事先做一點功課,卻發現關於旗山的資料不但少,而且不太清楚,無法窺見仔細的旗山面貌。偶然看到這本書,翻閱之間,也頗有斬獲。   文學台灣系列,出版社邀請在旗山長大的文學家-六月,請她從一位居民的眼光,看看這個曾經繁華到不可一世的旗山小鎮,現今所展現出來的樣貌,所呈現出來的模樣。不但呈現出旅遊面,歷史面,也呈現出濃濃懷舊情懷與細細的文學韻味。   書中分為[憶寫蕉城],[旗山市區風情畫],[人文焦點],[旗山分區風情畫]等,分別報導了歷史變遷,蔗糖香蕉與火車,環境的改變,河岸堤防的修築,故鄉歷史名人的事蹟,香蕉大王的軼事,枝仔冰城的奮鬥傳奇,現在在當地努力的士農工商,鄉土人文,畫家雕刻家文學家...讓旗山的面貌,不僅止於一條老街或車站,而是與當地人緊密結合在一起。內容豐富,文字優雅。   在出遊前,能細細品味蕉城的小故事,的確可以使旅途增色不少呢。較可惜的是,可能本書以"文學"為主軸吧,文字多,圖畫照片少,在閱讀過程中,較容易失去吸引力呀<圖像思考改變閱聽習慣呢~>  若能在編排上多點巧思,或許能使本系列的書籍,再純粹旅遊報導及凝聚家鄉情懷上,更增添其他讀者的共鳴與刺激吧。旅遊與文學,一定更能緊密的結合在一起。

九天 民俗技藝團熱血逐夢 [心得]

圖片
  施振榮  著   當電影陣頭席捲台灣,台中人終於可以在電影中看見自己習慣的家鄉風景 一方面欣慰而開心,另一方面,則對真實的"九天民俗技藝團"感到好奇 電影是一時的喧嘩,一時的熱血,男主角一定會找到新的出路或功成名就 但,現實中,到底是如何? 重要的是,我們的好奇是,這些感覺上總是邊緣的孩子,邊緣或鄉下的陣頭表演, 到底,在現實中如何生存,如何改變? 改變?真有這麼簡單?   轉變一般人的想法,改變流傳已久的作法?哪有那麼的簡單?       這一切的答案,或者說,這一切都要回到原點,從團長"施振榮"身上尋找。 讀過這一本半自傳式的九天逐夢,或許,能增加你對傳統民俗的一些看法,轉變你對陣頭的一些觀念。     在神桌下長大的施團長,被奶奶一手帶大,和父母見面的時候,就是到監獄裡去探監,對他來說,一輩子最重要的事,就是不要因欠錢而被關起來,但長大後,因與九天娘娘有緣,接了宮廟後,為了拉邊緣孩子一把,竟然投入大量金錢與心血,幾乎違背他當時的想法,只為成就陣頭和對民俗技藝的堅持。這種精神與毅力,我只能說,不是苦過的人,很難撐得下來。     施團長不諱言,會來玩陣頭的孩子,成績不好,不愛念書,只有一股傻勁的義氣,常為了獲得自己所屬團體的認同,而做出傻事。九天這裡,接受許多孩子,但絕對不碰毒品和性侵犯,施團長說;他們需要更專業的治療。在團體中生活,每個孩子都被要求念到高中高職的程度就算是夜校,也要去念。因為讀書,才能打開不同的視野,做不到的,只能離開。表演要努力,念書要努力,施團長教的,是要孩子對自己的未來負責。要知道,有多少邊緣的孩子,從未有人教過他們這一點。    辛苦嗎?    這些發生在施團長身上的苦,可能多到妳我無法想像,而書中僅是一筆帶過。   值得嗎?   當大家開始正視民俗團體,給邊緣孩子肯定時,獲得得一點點成就,可能給團長無限的肯定。   追求目標有終點嗎?    施團長目標很大,希望外界以"藝術"看待民俗技藝團,而非"體育",他要再念管理學位,一部分念給孩子看,一部分要再提升九天的品質,還有還有許多...         當你看到這些半自傳式的書籍,看到為追求自己一個不後悔的人生,